兒童青少年近視率持續攀升且低齡化,科學防控近視需從源頭抓起。那么,應如何對孩子的眼睛進行科學健康管理,以預防和控制近視的發生和發展呢?
眼健康檔案:孩子視力的“成長日記”
它是一份動態追蹤兒童視覺發育的專屬記錄,建議從3歲起建立,每3-6個月更新快速。
檔案涵蓋五大核心指標:裸眼視力與矯正視力、屈光狀態(需通過散瞳驗光獲取有效數據)、眼軸長度、角膜曲率及眼底健康。同時記錄家族近視史,為個性化防控提供依據。若孩子存在斜視、屈光參差等問題,還需補充立體視覺等專項檢查。
為何要建檔?抓住防控黃金期
新生兒天生自帶“遠視儲備”,如同視力銀行的“初始存款”。但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會加速儲備消耗,導致近視提前發生。通過定期建檔監測,醫生可有效評估遠視儲備余量,及時發現眼軸過快增長等危險信號,在近視萌芽期啟動干預,避免發展成高度近視。
建立眼健康檔案之后,能更好地了解眼屈光狀態的發展趨勢,對于“遠視儲備”量,可以有效把控,對于近視可以做到早預警、早發現,為進一步的早干預、早提供依據。
早發現:及時識別高度遠視、近視、散光、弱視等屈光異常,避免錯過**矯治期。
全篩查:系統評估眼位、晶狀體、眼底健康,相當于給眼睛做"多方面體檢",排除先天性眼病風險。
強預防:在視力兒童中,通過眼軸增長速度、屈光發育趨勢等數據,有效識別近視高危人群,實施用眼行為干預、增加戶外活動等預防措施。
建立眼健康檔案,是為孩子的視力健康繪制"成長曲線"。家長應選擇具備專業資質的醫療機構,從幼兒期開始定期監測,用科學數據守護孩子的清晰"視界",讓光明未來看得更遠。